2012年3月12日 星期一

「李氏古宅」洋樓與李氏祖厝


  定古蹟「李氏古宅」洋樓宅第建築興建於西元1931(昭和六年),係李榮先生經商有成,鳩工興建的,而坊間則流傳是李榮為迎娶打狗仕紳陳啟貞(陳中和長子)之長女陳火月才聘請匠師建造,洋樓宅第完工後,與著名的陳中和洋樓並列日治時期高雄市南、北兩大風格獨特的洋樓。
  氏祖厝的興建李榮也參與其中,古厝左半邊即為李榮所有,最早也曾在李氏祖厝左外護龍的尾間經營雜貨店(福興號),李榮家族則是在洋樓完工後,才從李氏祖厝搬入新厝,李氏祖厝也可稱為是李榮家族的發跡地,每年當祭祖之時,李榮族人仍會回到祖厝來進行祭祀,和李氏祖厝的關係是密不可分的,都是頂厝李建築群中十分重要的歷史建物。
  88(西元1999),「李氏古宅」洋樓面臨都市計畫道路開闢,左半邊將被拆除的情形,在公告要拆除李宅左側、準備拓寬內惟路379巷道路時,李家就開始奔走,希望能保留完整的景觀和格局,加上關心地方文化人士的呼籲之下,高雄市政府終在同年將「李氏古宅」指定為市定古蹟,使其可以完整保存下來。
  年後的今天,同樣的計畫道路開闢事件,這次卻輪到了李氏祖厝。這些年來,全國對待文化資產的態度與觀念,還是很保守與封閉,政府在文資保存上處於被動且民眾積極保存行動遭到忽視,文化資產尚不能成為社會優先關注的選項,需要我們的重新省思。

「李氏古宅」洋樓

李氏祖厝左外護龍的尾間經營之雜貨店


值得再思考的都市計畫道路

 內惟路365巷的新6道路開闢,以都市計畫道路開闢為由,硬是在建築群中開出一條新巷道,此計畫道路的劃設為沿用日治時期之棋盤方格劃設設計,與原先舊有的巷道不平行,若一經開闢將出現三角形的畸零地段,且在十分短的距離內就有三條巷道,是十分不合理的街道設計,有用路之需為何不直接拓寬原有巷道而採用粗糙的新闢道路,該地區也並非交通頻繁之路段,亦不易肇事,更難理解的是若有發生災害的危險性,巷道的開闢應該是要接通主要幹道,而此巷道的開闢卻是連接兩條交通次道,十分匪夷所思。都市計畫專業領域的學者也不認同此六米巷道的開闢!
  另外此計畫道路的開闢儼然就是圖上畫畫的結果,並未考慮到當地環境及建築體結構,即恣意的畫上開路記號,李氏祖厝的結構為承重牆構造加上木楹,雖然拆除的僅有部分,但因結構問題,屆時若一拆除,很有可能正廳的屋頂會全數倒塌。在時代的進步之下卻未見公部門在這樣錯誤的都市計畫重新檢討,實在令人質疑公部門的效用。
※黃色為新闢巷道
※藍色為舊有巷道
※紅色為計畫道路
※紫色為李家祖厝


獨特的神明祭祀

  李氏祖厝供奉有「太陽公」,並有「太陽公會」的祭祀公業,每年農曆三月十九日是為太陽公生,相傳太陽公之信仰與明思宗有關後來逐漸演變為對於四季恩惠之感謝而祭拜,原本台灣民間多有此祭拜習俗,但現今已十分少見,李氏祖厝仍每年舉行祭拜儀式,在高雄地區可說是十分珍貴的民間習俗延續。




李氏祖厝人物傳奇


  氏祖厝的建造者李天輝先生主要以務農為生,因其勤儉刻苦的精神累積些許財富,遂購地雇長工耕作,因其長期經驗之累積,仍天天下田指導耕作,之後從他人接手經營磚窯廠,及經營果園種植果樹,逐漸下來累積相當的財力,李天輝先生古道熱腸的個性,內惟社內舉凡鋪橋造路等建設,他皆不遺餘力,出錢出力,當時內惟地區的信仰中心「內惟廟(鎮安宮)」也是他大力募捐之下重修,也擔任過內惟廟的廟公,年久失修的龍泉寺也在李老先生醵資改建,恢復舊觀,甚至遠在左營的舊城城隍廟,也是他和左營地方人士一同重修。李天輝做人十分公正,社內若有糾紛常請李老先生從中協調排解,深受信任。李老先生早年沒受教育,但仍在農暇之時翻閱經典及藥書,甚至到中街仔拜師學習漢醫,學習有成後常自採草藥,為內惟人免費看病,因其熱心助人而受到當地人十分的敬重,已可說是內惟地區之領袖。到了日治時期,成為當地之保正,後成為高雄地區唯一一個台灣人區長,也曾經為內惟農會之理事及高雄州之參議員,日本人皆相當尊敬他。李老先生一直十分重視漢學,在日治時期曾聘請老師到內惟青年會館偷偷教授漢學,對於內惟地區漢文化的延續功不可沒,是為老一輩內惟人口中的傳奇人物。
  天輝十分注重教育,其後代皆有可觀的學歷及成就,其子李存敬曾留學日本,榮獲碩士學位,學成歸國於教育界服務,曾擔任民代,為民喉舌;當選高雄市議員,認真踏實,反映民意,為鄉里所敬重,旋即連任,並且擔任民政委員會召集人及黨團書記。後當選台灣省省議員,並擔任教育委員會召集人及黨團書記,成為政府與地方之溝通橋樑。卸任省議員後,出任第一屆增額監察委員兼任司法委員會召集人,監督政府,為民造福,受提拔出任省政府委員兼建設廳長。其為人平實正直,對地方建設,關切備至,除了促成九如四路的開闢,改善內惟地區交通,也重建內惟廟,出任第一屆董事,為地區貢獻頗大。
  孫李育英是內惟地區考上大學第一人,且就讀台大歷史系,後於鼓山國中以及正修工專任教。李育嘉曾任國立高雄大學副校長、國立高雄大學教務長及學務長、國立成功大學數學系教授兼主任及理學院院長,現為高雄大學講座教授,其創立的「李存敬文教基金會」熱心公益。李天輝第三代子孫大多有博士學位,也任教於大學,實為內惟地區文風十分盛行的家族,也可說是高雄市人數最多的名人故居,也和內惟地區發展息息相關,見證了歷史的變遷。


李存敬委員

2012年3月11日 星期日

李氏祖厝建築之美




  惟李氏祖厝為傳統漢人建築位於內惟舊聚落之中心地帶,與周遭傳統合院同樣皆為座西向東,背向柴山,前臨內惟路,雖為日大正初期(1916)建造,仍沿襲清代樸實之作工,主要構造為斗仔砌磚牆與土石混用,屋內棟架為擱檁式作法,屋頂鋪設傳統板瓦,整體格局為一落帶雙護龍,中央前埕鋪設紅磚,雙護龍間構成「深井」空間,並設有一過水門以方便進出,空間分配以中央分,右半部為李天輝家族所居,左半部則為李榮家族所居,左外護龍為昔日李榮經營雜貨店之所在。

  宅第當時為不同匠師同時施作的對場式建築,從一些建築語彙使用的不同可以看出其端倪,如書卷泥塑匾的折角形狀、撻角的淺線磚雕圖樣、泥塑水遮造型等,對場式的宅第建築在內惟地區僅李氏祖厝屬之,更彰顯其獨特性,在現今高雄市地區亦較為罕見。書卷泥塑匾上書以「鳥語」、「鶯啼」,並施以傳統彩繪,現今唯「鶯啼」匾剝落較為嚴重,「鳥語」匾仍完整保存當年之彩繪,色澤溫潤,十分珍貴。


氏祖厝窗楣上方自牆面兩側伸出之有孔紅磚,稱為「兔子耳」,施以簡單的雕刻,小巧可愛,為提供門籬吊掛之用,有遮陽及遮擋雨水的功用,在現今雨庇頻繁的使用之下已十分罕見,目前在內惟地區也僅見於此宅,實屬難得。


  廳前設有一獨特之踏腳石,以防長年踩踏而地磚凹陷之弊,門楣上題有「隴西堂」標明自家的姓氏及原籍,正廳木門有內、外之分,較為特殊,外格扇門上頂板雕有「卍字不斷」,具有連綿不斷、生生不息的象徵,圖案間還襯以小花,而腰華板有捲草紋的刻作,兩側直木櫺窗也是施以相同的裝飾題材。而位於護龍間的過水門之格扇門腰華板則刻以螭虎對,呈現轉折曲角之圖案構成,為「硬團」之雕刻手法,含有「長久不斷」之吉祥寓意。




  氏祖厝細部裝飾常使用如意紋為題材,從山牆的山花泥塑裝飾,到大廳正門用於固定門板的上門臼及下門臼皆為如意紋之造型,正廳磚牆撻角之淺線磚雕紋樣亦以如意紋為主題發揮,是為吉祥象徵之語彙,可說是個「如意之家」。





 氏祖厝的裝飾集中在正廳,護龍整體較為簡樸,前埕所鋪的紅磚亦是自家磚仔窯燒製,當時將燒製品質較不佳、表面較不平整的紅磚拿來鋪自家前埕,而品質較好的大多都出售,因鋪的紅磚表面不平整,一經踩踏容易形成裂痕,在內惟地區的古厝大部分前埕皆易為水泥,僅有李氏祖厝保留原有鋪磚的前埕,也見證前人簡樸惜物家風。




  整座宅第沒有太多過於繁華的裝飾,大抵維持其舊貌,在內惟地區實屬不可多得的經典宅第,若一經破壞,高雄地區恐怕就無法窺見此經典之作。




李氏祖厝歷史

  惟李家先祖約在清乾隆年間(據推測為乾隆二十五年,1760)從江南的松江府渡黑水溝抵台,來到內惟開墾,李生使及其堂弟李勇為李氏至內惟拓墾第一代,多以務農為主,後氏族逐漸繁衍,成為內惟地區的大姓,李家聚落的分布在內惟社的中心地帶,緊鄰當時十分繁榮的內惟路,李勇的後代大部分居住於頂厝,李生使的後代大部分居住於下厝,頂、下厝因地勢高低而有此之分,兩者以內惟路為界。
  氏祖厝的建造者為李天輝及李榮,於西元1916(大正五年)元旦落成,距今將近有一百年之歷史,當時此宅建造時,以中央分金線分左右,分別找不同匠師建造,形成所謂的對場式建築,為頂厝李建築群的第一進宅第,當時建造此宅第的所有磚瓦都出自李天輝先生所經營的磚仔窯。
  宅興建年代久遠,整體保存狀況佳,其後代子孫每年仍會到此祭祖,是內惟地區僅存「一落雙護龍」格局的古厝,也是高雄市地區少數保留的百年老厝之一,具有十分濃厚的地方意義。


本頁面的文字允許在創用CC 姓名標示-相同方式分享 3.0協議